强,硬也;项,脖颈也;令,县令也。强项令,亦即“硬脖子县令”。
东汉洛阳县令董宣
强项令,讲的是东汉洛阳县令董宣的故事。据《后汉书》 记载,东汉初年,董宣被任命为帝都所在地洛阳的县令。一天,有人到衙门状告湖阳公主的奴仆无故行凶杀人。若是换了别人遇上这样的事情,避之唯恐不及,但幸好遇到的是董宣,因而苦主非但没被乱棒打出,还得以一申冤屈。
董宣马上派人去拘捕凶手,但是凶手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不能入府抓捕。一天公主外出时,公主让该闯了祸的家奴陪乘。按当时法令,董宣知道不能上车抓人。但机会难得,于是董宣决定在夏门外万寿亭等候。公主乘坐的车经过时,董宣拦住马车,大声数落公主的护短行为,并喝令行凶的奴仆下车。那奴仆料想董县令当着皇帝姐姐的面不敢对自己怎么样,岂料下车后,就被董宣下令当场处死了。
赐予“强项令”誉称
俗话说:打狗要看主人。湖阳公主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洛阳令竟如此胆大包天,不把自已放在眼里。她立马跑去告诉了弟弟光武帝刘秀。刘秀闻听后勃然大怒,马上命人把董宣召来,并打算当场用刑处死董宣。董宣对光武帝说道:“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董宣说罢用头撞向柱子,顿时血流满面。刘秀毕竟是使汉朝中兴的皇帝,虽怒气难消,但还是被董宣一句话点醒了。
为了平息姐姐的怨气,维护皇家尊严,刘秀让董宣向公主磕头认错。董宣认为自己没错,死活不肯磕头。刘秀命人按住董宣的头,硬使其叩头。董宣用双手撑在地上,始终不肯低头,甚至连稍微点一下头都不肯。光武帝刘秀对软硬不吃的董宣也无可奈何。鉴于董宣严格执法也是为了汉室江山,刘秀于是大度地向董宣赏钱三十万,并赐予“强项令”誉称。董宣把赏金全部分给了手下的官员。
董宣在任上死后,光武帝刘秀派使者去探望。钦使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光武帝没有想到董宣竟然如此贫困,他伤感地叹道:“董宣廉洁,死乃知之!”最后准予按大夫的礼节进行安葬。
作为当代法官,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执法环境与董宣相比好得太多太多,虽然也有可能因“枉法裁判”而身陷囹圄,但至少不会面临被皇帝一句话就脑袋搬家的危险。作为法官,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董宣为民请命、刚正不阿、严格执法、清正廉洁的品格。
首先,
敢于担当,秉公执法。
人要有担当精神,不能遇到困难就退宿,就回避,就推诿。一个平头百姓被无故打死了,人命关天,而涉案凶犯是当朝皇帝最亲爱的姐姐的家仆,换了其他人,可能早就告诉苦主说,我们庙小位卑管不了,你还是另请高明吧!董宣深受法家思想的影响,敢于坚持原则,严格依照汉朝律法惩处凶恶,是秉公执法的榜样。
公正司法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只有严格秉公执法,公正司法,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特别是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今天,对于法官来说,更应该依法办案,秉公断案,决不能徇私枉法,徇情枉法。
其次,
不畏权贵、刚正不阿。
董宣没有像我们今天这么好的执法环境。董宣面对的是公主,是一言九鼎、每句话都是法律的皇帝。但董宣没有退宿,没有害怕畏惧,也没有乘机卖个人情,并抱一抱最高领导的大腿。如果董宣抱一下大腿,哪怕是公主的大腿,估计以后的仕途一定会一帆风顺、平步青云,一定会飞黄腾达——但是董宣没有。
党中央为了防止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干预司法机关独立办案,出台了相关规定。这对于公正司法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如今各级官员忌惮说情备案制度,也不敢轻易用手中的权力干预司法(极少数无知无畏、胆大妄为者除外)。因此,只要我们没有私欲,没有攀权附势获取高官厚禄之心,大可不必畏惧权贵,吹牛拍马,阿谀奉承。
其三,
淡泊名利,清正廉洁。
名利,对任何一个肉体凡胎的人来说都有无尽的吸引力。董宣作为仕进为官的读书人,不能说他一点都没有动过心,不然可能也不会进入官场。但董宣更懂得要取之有道,有则淡然,无则坦然。虽然他也家贫如洗,但他还是把皇帝赏赐给的三十万巨款分给了薪酬收入比自己低的下属,自己分文不取。由此可见董宣对待金钱的态度。或许,他不希望有下属因收入低难以养家而索贿受贿的事发生。如果董宣为了高官厚禄,只要顺着公主和皇帝,荣华富贵即刻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