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六月天,因为工作需要,我跟随法官到宣威市人民法院格宜法庭驻庭办案,第一次零距离感受法庭工作,让我对人民法庭的工作和生活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星期二:深入基层暖民心
早上到达格宜法庭后,就开始着手工作,工作间隙,通过和法庭同事的交流,对格宜法庭有了初步了解。法庭辖四个乡镇,人口较多,山多地广,交通不便,为方便辖区内群众诉讼,法庭的同事们背着国徽攀高山、过河流、钻山林的工作模式是常态。而今天的工作是跟随庭长安敏到宝山镇某村开展巡回审理一起排除妨害纠纷案件,到达现场后,法官马不停蹄查看现场、组织调解,达成协议后当场清除土地上的障碍物,消除妨害,真正实现案结事了,我们也在忙碌中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这一天,我看到了法庭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一面,有时候因案件性质,例如土地纠纷、相邻关系纠纷等必须查看现场,有时候因山高路远,为方便出行困难的当事人诉讼,“法官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便是法庭的常态。与此同时,法庭对辖区内群众也承当着普法的工作任务,能通过一个案件,向一片的群众普及法律知识,从源头上减少纠纷发生的可能性,也是法庭工作的根本所在。
星期三:温情调解化纠纷
格宜法庭的审判执行工作任务较重,一个上午或下午同时多件案件排期开庭是常态,这天下午同样也排了三件家事案件。其中抚养费纠纷和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是同系列案,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对儿子抚养问题争执不下。鉴于孩子已年满8周岁有一定自主思考的能力,为了打消孩子的顾虑心理,法官决定和孩子单独进行沟通,在办案法官的心理疏导下,孩子慢慢放下思想包袱,逐渐敞开心扉。最后,双方达成调解一致意见,孩子由母亲抚养,父亲支付抚养费,双方带着孩子和和气气的走出了法庭。
另外一起离婚纠纷案件也在法官“背靠背”谈话方式下,就解除婚姻和孩子抚养问题终于协商达成一致。
这类案件本身事实清楚,法律关系简单,如果在院机关审理的话,开庭应该很快就能审理清楚,法庭为何需要花费那么多的精力去调解案件?在案件达成调解后,我突然就明白了,法庭的案件相比院机关的来说,确实不复杂,但案件当事人或是夫妻、亲朋、邻里,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往往不是一纸判决能真正化解的,只有通过调解才能使双方既不因此产生新矛盾,也尽力修补曾经的关系。
星期四:团队协作齐心力
今天,虽然天公不作美,阴雨连连,但格宜法庭仍如往常一般拥挤,大厅挤满了来办理事务的当事人,大家依旧忙碌。立案窗口,解答疑惑的、审查材料的、办理立案手续的、打电话送达的、审判法庭内调解的、制作文书的……法庭从立案、送达、审理、执行、归档、内务管理等一应俱全,都靠法庭自主完成各个流程的工作,大家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相比院机关,各部门各司其职,一环接一环的工作流转,我也需要学习除送达、庭审记录、案件归档之外的工作,希望自己能像法庭其他人一样成为一个“多面手”,早点“上手”法庭的工作。
星期五:“小庭说事”庭为家
我在院机关工作的时候,每天基本上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模式,上班尽力把工作做完,下班大多数时候直接回家,偶尔与亲密好友小聚。但在法庭就不一样了,从周一到周五,大家都驻扎在法庭,工作在一起,吃饭在一起,玩乐在一起,说是“以庭为家”一点也不为过。庭中小院郁郁葱葱,除了那几颗颇有“资历”的李子树外,干警还自费购买了车厘子树、无花果树、杨梅树等栽种在庭院内。
茶余饭后,大家摘上一把李子,悠闲地开展“小庭说事”活动,聊聊工作、聊聊生活,释放压力、增强干警凝聚力。今天是周五,开庭审理完最后一件民间借贷纠纷的案子后,法庭一周的工作也随之结束了,大家收拾后就踏上了回城的路。
格宜法庭这一周, 三位法官办理了30件案子,其中调解结案16件,撤诉结案7件,待判决案件7件,调撤率为76%,在参与办案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与院机关不同的工作内容、工作节奏,这让我既新鲜也应接不暇,既忙碌也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