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我通过公务员招考进入到罗平法院,成为一名法官助理,转眼已经工作一年有余。
这一年,是从学生到打工人的蜕变,是从书本理论、枯燥法条到生动案件和亲历诉讼程序的转变,是从安逸舒服校园到竞争内卷社会的转变。
初到大水井法庭,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惊,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寒酸”的法庭,狭小的办公场所是暂时租借的村委会办公室,约50平方容纳下六名工作人员和到庭诉讼的当事人,这里是诉讼服务大厅,也是调解室。
可就是在这里,这一年化解了500多起矛盾纠纷,诉讼受益群体约900人。也就是在这里,我从一个不敢开手动挡公车的新手变成可以穿行在农村道路的老司机,从一个胆小怕事怕说错话的小姑娘变成可以独当一面调解案件的法官助理,这座老房子在见证当事人来来往往的同时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法庭配备一名员额法官,一名助理,一名书记员以及三名安检人员。庞大的案件数量对于每个人的工作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在互相帮助和团结友爱的氛围熏陶下,我们更像是家人。甚至安检人员在休息时间也会一起参与调解,制作笔录,帮忙复印材料,引导当事人签字。虽然人员不多,但是我们也用一腔热血、一身担当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服务基层群众、化解矛盾纠纷。
这一年,我的感悟源于我的见闻,当我见到承办法官为一个案子调解到喉咙沙哑时,明白了肩负在身上为当事人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使命;
当我见到法庭干警奔赴千里,顶着严寒、冒着酷暑奔走在执行现场时,明白了胸前法徽的意义和根植在心中的责任与担当;
当我见到当事人顶着倾盆大雨步行一小时到法庭参加诉讼时,明白了巡回审判制度所闪烁的光辉,方便当事人诉讼第一次如此具象化;
当我见到当事人拿到判决后激动地痛哭时,明白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句话的重量,这一刻,公平与正义就是那滴眼泪。此刻,书本知识教育的闭环才真正地完成。
一个个案件就是一个个群众生活的真实缩影。当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蹒跚走进法庭起诉子女赡养问题时,就会理解杜甫为什么会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当看到年老当事人带着身体残疾妻子到法庭诉讼,就会理解屈原笔下的“哀民生之多艰”的含义。法庭是法院提供司法服务的前沿阵地,更是让人民群众直观感受公平正义的第一道窗口。看到这个老人和这对夫妻,我的心中感概万千,法律除了强调规则意识,它也追求良善。
新法庭已经建设完成,这间狭小的办公室陪伴我成长的时间也即将结束,它伫立在这里,质朴典雅的样子像长辈在细心叮嘱我这个后辈要不忘初心,时刻保持谦卑。
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我只是千千万万法官助理中最普通的一员,成长为一名法官的路途也依旧遥远,但路虽远,行则必至,步履不停,日落星野。